【新聞中心訊】8月17日,燕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開展“和美銀里?藝術小鎮”國際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來自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摩洛哥、土庫曼斯坦等國家的10名國際學生前往燕山大學定點幫扶的承德市圍場縣銀窩溝鄉,在實踐中感受中國鄉村振興的高質量成果,體會當地農村的改變與發展模式。

在銀里村豐收園,國際學生為56名中小學生贈送承載著愛與關懷的新書包,并用中英雙語與中小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介紹各自國家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生態環境與文化特色;村里來了外國大哥哥大姐姐,這在孩子們的世界中并不多見,孩子們帶著新奇與欣喜的心情,與外國大哥哥大姐姐合影留念,并為他們講解他們在村里的學習生活以及村里近幾年發生的變化。中外學生的互動交流,使雙方都感受到了熱情與真誠,體驗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增加了鄉村振興的國際化氛圍。

村委會副主任周長軍及銀里村駐村工作隊代表分別向國際學生們介紹了銀里村的發展變化及燕山大學駐村幫扶成效,并帶領國際學生參觀了銀里手工業廣場和木蘭木作木藝作品展覽館。通過講解,國際學生們了解到了昔日貧困閉塞的村莊如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解了鄉村振興的真正含義,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巨大努力。


國際教育學院為銀里村捐贈的防火道閘正式啟用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旨在用真實案例向國際學生講述中國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系統性實踐以及取得的成果,讓他們深刻感受中國鄉村的進步與發展,感受中國人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見證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國際學生紛紛表示會把自己在中國、在河北、在中國農村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同胞親朋,爭做中外文化交流交融的橋梁與使者,講好中國故事,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編輯 岳睿燕)